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黄巢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
中国历史长河中,农民起义屡见不鲜,它们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。
秦朝:陈胜吴广起义(公元前 209 年 - 公元前 206 年)
秦朝统治时期,徭役繁重,律法严苛,百姓苦不堪言。公元前 209 年,陈胜、吴广等 900 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,途中遇大雨,道路不通,延误了抵达期限。按照秦朝律法,误期当斩。在绝境之下,陈胜、吴广高呼 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于大泽乡揭竿而起。起义军迅速得到各地百姓响应,队伍不断壮大,一度攻占了许多城池,建立了 “张楚” 政权。然而,面对秦朝正规军的反扑,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,陈胜、吴广也先后被杀。但此次起义点燃了反秦烽火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,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,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统治根基。
西汉:绿林赤眉起义(公元 17 年 - 公元 23 年左右)
西汉末年,王莽篡汉建立新朝。王莽推行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,致使社会经济混乱,百姓生活困苦,再加上连年天灾,农民纷纷破产。公元 17 年,王匡、王凤在绿林山发动起义,称绿林军。绿林军初期以打家劫舍、对抗官府为目的,随着队伍不断壮大,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军事力量。与此同时,樊崇在山东莒县起义,因起义军将眉毛涂成红色以作标识,故称赤眉军。两支起义军遥相呼应,共同对抗新莽政权。后来,绿林军与刘演、刘秀兄弟的起义军会合,实力大增,并于公元 23 年推翻新莽政权。但之后绿林军内部出现分裂,赤眉军又击败绿林军所立的更始政权。最终,刘秀在各方混战中脱颖而出,扫平各方势力,建立东汉王朝。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,沉重打击了腐朽势力,为东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
东汉:黄巾起义(公元 184 年 - 公元 189 年)
东汉末年,政治腐败,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,卖官鬻爵现象盛行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巨鹿人张角利用太平道传教,十余年间,信徒发展到数十万人,遍布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八州。张角以 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 为口号,约定于公元 184 年三月五日同时起义。因叛徒告密,起义被迫提前爆发,起义军头裹黄巾,故被称为黄巾军。黄巾军迅速在各地发动起义,势力发展迅猛,给东汉朝廷带来极大震动。东汉政府急忙调集大军进行镇压,在皇甫嵩、朱儁等将领的围剿下,张角病逝,张梁、张宝战死,黄巾军主力被剿灭。黄巾起义虽然失败,但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,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,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伏笔。此后,各地豪强趁机崛起,拥兵自重,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局面由此开启。
隋朝:瓦岗寨起义(611 年 - 618 年)
隋炀帝在位期间,好大喜功,频繁发动战争,大兴土木,修建大运河、东都洛阳等工程,徭役、兵役繁重,百姓不堪重负。611 年,翟让在瓦岗寨聚众起义,单雄信、徐世绩等纷纷响应。瓦岗军初期主要在黄河以南地区活动,劫富济贫,队伍不断壮大。616 年,李密加入瓦岗军,为其出谋划策,瓦岗军实力大增。他们先后取得了荥阳大捷等一系列胜利,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,声威大震。之后,瓦岗军攻占兴洛仓,开仓放粮,吸引了更多百姓加入,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。然而,随着势力壮大,瓦岗军内部出现矛盾,李密为争夺领导权,杀害翟让,导致部分将领离心离德。618 年,李密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失败,瓦岗军瓦解,李密率残部投降唐朝。瓦岗寨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中实力最强的一支,它沉重打击了隋朝统治,为唐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。
唐朝:黄巢起义(878 年 - 884 年)
唐朝末年,政治腐败,土地兼并严重,大量农民失去土地,沦为地主的佃户。加之连年灾荒,官府不仅不减免赋税,反而加紧搜刮,百姓生活陷入绝境。875 年,王仙芝在长垣起义,黄巢随后响应。起义军初期在山东、河南一带活动,多次击败唐朝官军。878 年,王仙芝战死,黄巢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,号称 “冲天大将军”。黄巢率领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策略,转战大半个中国,先后攻克洛阳、长安等重要城市。881 年,黄巢在长安称帝,建立大齐政权。但由于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,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,且进入长安后,内部出现腐败现象,很快陷入困境。唐朝调集各路藩镇军队进行围剿,起义军逐渐失利。884 年,黄巢在狼虎谷兵败自杀,起义宣告失败。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,加速了唐朝的灭亡,推动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到来。
北宋:方腊起义(公元 1120 年 - 公元 1121 年)
北宋末年,朝廷政治腐败,对外屈膝求和,对内横征暴敛。尤其是宋徽宗时期,为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,在东南地区设置 “造作局”“应奉局”,大肆搜刮民间奇花异石,通过 “花石纲” 运往京城,给东南地区百姓带来沉重负担。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当地组织群众,于 1120 年在睦州青溪起义。起义军迅速攻占睦州、歙州等多地,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,震动东南。宋徽宗急忙调集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进行镇压。起义军由于缺乏军事经验,在宋军的围剿下,逐渐陷入困境。1121 年,方腊在梓桐峒战败被俘,被押解至汴京杀害,起义失败。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北宋在东南地区的统治,暴露了北宋王朝的腐朽,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。
元朝:红巾军起义(公元 1351 年 - 公元 1368 年)
元朝统治时期,实行民族歧视政策,将百姓分为四等,汉人、南人地位低下,饱受压迫。同时,元朝统治者横征暴敛,土地高度集中在蒙古贵族和官僚手中,广大农民生活困苦。1351 年,韩山童、刘福通等在颍州起义,他们以白莲教为号召,宣传 “弥勒下生”“明王出世”,起义军头裹红巾,故称红巾军。红巾军起义迅速得到各地响应,郭子兴在濠州起义,徐寿辉在蕲水起义,张士诚在高邮起义等,一时间,反元烽火燃遍大江南北。红巾军在与元军的战斗中,虽然经历了诸多波折,韩山童、刘福通先后战死,但他们沉重打击了元朝统治。后来,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,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,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。他先后消灭陈友谅、张士诚等割据势力,然后挥师北伐,推翻元朝统治,建立明朝。红巾军起义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,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,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
明朝:李自成起义(公元 1628 年 - 公元 1644 年)
明朝末年,政治腐败,宦官专权,土地兼并严重,加之连年灾荒,陕北地区尤为严重,百姓颗粒无收,饿殍遍野。1628 年,王二在陕北率先起义,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。李自成、张献忠等纷纷响应,加入起义队伍。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作战勇猛,且提出 “均田免赋” 的口号,深得民心,队伍迅速壮大。1643 年,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,随后攻占西安,建立大顺政权。1644 年,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,崇祯帝自缢,明朝灭亡。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,部分将领骄傲自满,军纪松弛,且未能及时应对吴三桂与清军的联合进攻。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,大顺军战败,李自成被迫撤出北京。之后,大顺军在清军的追击下,节节败退,李自成最终在湖北九宫山遇难,起义失败。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,虽然最终未能建立长久稳定的政权,但它对明朝的打击是致命的,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,也为清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。
清朝:太平天国起义(公元 1851 年 - 公元 1864 年)
清朝中期以后,政治日益腐败,土地兼并严重,阶级矛盾激化。与此同时,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,打开中国国门,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,割地赔款,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。1851 年,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,建号太平天国。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,攻占永安后,初步建立政权组织。随后,太平军北上,攻克武昌、南京等重要城市,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,定为都城。太平天国颁布了《天朝田亩制度》等一系列政策,试图建立一个 “有田同耕,有饭同食,有衣同穿,有钱同使,无处不均匀,无人不饱暖” 的理想社会。在军事上,太平天国多次击败清军,全盛时期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地区。然而,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稳固,内部矛盾逐渐凸显。1856 年发生的天京事变,杨秀清、韦昌辉被杀,石达开出走,太平天国元气大伤,由盛转衰。此后,在清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,太平天国逐渐走向失败。1864 年,天京陷落,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。太平天国运动历时 14 年,席卷大半个中国,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,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,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清朝:义和团起义(主要活动于 1900 年前后)
19 世纪末,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,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,瓜分中国的狂潮愈演愈烈。同时,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大量活动,一些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,欺压百姓,引发了众多民教冲突。义和团最初是活跃在山东、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,以 “扶清灭洋” 为口号,反对外国侵略和教会压迫。1900 年,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地区迅速发展壮大,他们焚烧教堂,驱逐传教士,打击外国侵略势力。清政府起初对义和团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,后因八国联军侵华,企图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,承认其合法地位。义和团与清军一起在天津、北京等地与八国联军展开激烈战斗,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,组织松散,最终在八国联军和清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。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,但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,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,使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可欺,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企图。
新宝策略-排名前十证券公司-带杠杆的股票-股票配资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官网真的那辆早绕到后方端了补给站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