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账户怎么开通杠杆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
1985年,陈赓大将的妻子傅涯去了美国,她的黄埔同学会朋友们,像宋希濂、蔡文治、李默庵等人,特意凑钱,热热闹闹地欢迎和招待了她这位老战友的夫人。
傅涯要回国那会儿,宋希濂特地赶到机场去送她,还塞给她一沓钱。傅涯刚想推辞,宋希濂就真诚地说:
这是我跟老同学们的一点小意思,您一定要收下哦,帮我们买些鲜花,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去,就当是我们纪念下老朋友。还有,麻烦您跟陈赓说一声,我在这边挺好的……
陈赓和宋希濂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,以前关系特别好。虽然后来两人的信仰不一样了,但他们一直互相理解、保持联系,这件事被大家传为佳话。
1961年3月16日,陈赓在上海因病去世,宋希濂得知后,也曾深感惋惜,连声叹气。
陈赓的离世是国家的一大痛失,对我个人而言,就像是失去了我这辈子珍贵的挚友……
【一】
陈赓和宋希濂都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,但可能大家不清楚,其实他们在黄埔之前就已经认识了。
他们俩都来自湖南湘乡,家里都挺有钱的。
陈赓大将军的爷爷陈翼琼,以前是个湘军的大官。1895年,他因为看不惯官场里的争斗和腐败,就辞职回家种地了。他还给家里人立了个规矩,就是“像羊祜那样有德行,记住咱们吉安的老根”。这句话现在还刻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,陈赓大将的老家里呢。
根据陈赓大将的女儿陈知进的讲述:
这副对联说的是,咱们得向西晋的大将羊祜学习,做个有学问、能写文章,还清正廉洁的人,而且别忘了咱老祖宗是从江西吉安来的。
陈翼琼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后代去当官或当兵,但因为世道变化大,他的孩子们心里都装着国家和百姓,所以后来也有不少人去从军从政了。陈赓将军的父亲,虽然他自己没当过官,但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,不论是辛亥革命,还是后来湖南的农民运动,他都给予了支持。陈赓的母亲更厉害,她还当过农会的主席呢。
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家庭里长大的陈赓,肯定也受到了祖辈和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1903年,陈赓来到了这个世界,他的祖父给他起了个名儿叫“庶康”,还给他取了个字叫传瑾,从名字就能看出祖父的一片苦心。不过,因为从小受到祖父经历的影响,陈赓13岁那年就跑去当了兵。后来,他自己把名字改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“陈赓”。
后来,陈知进讲述道:
“赓”的意思就是接着干、不断做,老爸盼着能把爷爷的事业延续下去,下定决心要在战场上卖力,干出一番功名来。
也就是在湘军的时候,陈赓碰到了也在那里的彭老总,两人因此结识。
宋希濂可不一样,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。
我的曾祖父宋蟾桂,小时候就特别爱读书写文章(名字还寓意着要高中状元呢)。他虽然很有名气,但考科举却一直不太顺利。后来,他跟着湘军的大将左宗棠去西边打仗,凭着文人的智慧帮军队出谋划策,很受重用。年纪大了之后,他就回家养老,不再做官了。
直到现在,宋希濂曾祖父的故事还在甘肃那边被人们传讲着。
爷爷宋光卿从小受老爸影响,就爱上写文章,十几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。他老爸宋樾山(月生,字宪文)特别聪明,又爱学习,还会写文章,以前还在晚清当过都总呢。但因为他觉得当时局势太乱,就辞职回家乡了,然后在老家办教育,开了学堂。
同样是出自一个不错的家庭,这对宋希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1921年,宋希濂考上了省城的长郡中学,就在那一年,陈赓也离开了湘军回到长沙,他一边在粤汉铁路湘局当办事员,一边还到补习学校和业余中学去上课。
虽然两人的经历各不相同,但那时候他们都受到了当时局势的很大影响,主动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、热爱祖国的运动。
1922年,毛泽东在湖南创办了自修大学,陈赓通过入学考试后,开始在这所大学里学习。在那里,他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到革命组织和中国共产党,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。到了那一年年底,陈赓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
听说陈赓早在1921年就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,可由于他的家庭背景,党组织决定再多观察他一年。
过了好多年,陈赓再提起这件事,还是一脸骄傲。陈知建后来回想时也说:
我爸曾跟手下的人讲过:有了党的第一年,第二年我就入了党——他对能成为党员这事特别骄傲。
陈赓性格爽快爱热闹,很会发动大家一起行动。
1923年2月份,陈赓投身到了武汉的工人活动里,到了4月5号,他还被选为了“湖南各界支持外交的后援团体”的委员,参与了对日本表示断交的行动,当时在长沙的年轻人里,他可算是很有名气的。
那年夏天,宋希濂离开家去往长沙,半路上意外碰到了陈赓。陈赓性格开朗,说话风趣,他们俩都是心怀大志的年轻人。一聊起来,立刻就觉得特别投缘。
但是,那时候宋希濂并不清楚陈赓在长沙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人物,直到有一天和老师偶然聊到这个话题,老师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一句:
陈赓,我认识。他可不是普通的学生,是长沙青年中的出类拔萃者。你能和他交朋友,真不错,得多向他看齐。
从那以后,陈赓和宋希濂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。
【二】
挺有意思的是,陈赓和宋希濂那时候会去长沙,是因为程潜在广州忙着办陆军讲武学校,还特地派了代表到湖南来,想招一批有志向的年轻人去接受军事培训。
那时候,全国的革命情况还是很不明朗,虽然辛亥革命把满清皇朝给推翻了,可国内还是军阀打来打去,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。
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老前辈,他起初想让日、英、法、美这些国家帮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,但啥也没得到。这让他明白,想让中国独立强大,就得推翻帝国主义。后来他又发现,靠军阀的武装力量,革命是搞不彻底的,所以他提出要建一支全新的革命队伍。
1921年年底的时候,孙中山在桂林跟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碰了面,他们一起商量了如何成立革命党和建立革命军队的事情。
差不多在同一时间,也开始商量起怎么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事了。
1923年冬天,广州大本营军政部的头儿程潜办了一所陆军讲武学校,广招天下有志气的年轻人,打算给革命攒点儿劲儿。陈赓和宋希濂一听说这事儿,两个人就一块儿去报了名。
参加过陆军讲武学校的人后来回想起,虽说这所军校对外声称是新式的,但里面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。
虽然孙中山先生早先就有了“联合俄国,联合共产党,帮助农民和工人”的想法,但国共两党真正确定合作,是在1924年1月在广州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之后。
就是在这次会议上,国共两党不光打下了合作的基础,还一块儿决定要在广州黄埔长州岛上建个陆军军官学校,好为组建革命军队开个好头。
那时候,陈赓和宋希濂,还有二十多位湖南小伙子,一块儿考上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,他们相约一起去南方。因为陈赓年纪稍大些,性格又挺开朗,所以大伙儿很自然地就让他当了领队。
1924年2月,陈赓和宋希濂等人来到了广州。
虽说陆军讲武学校也算是个军校,但它毕竟不是新型的,不光教学方法老套,教官数量也严重不足,所以没过多久,大家就都感到挺失望的。
就在这时,听说黄埔军校成立了,陈赓、宋希濂他们几个同学一商量,打算一起去报考。结果这么一弄,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就办不下去了。后来,那些学生考试通过后,一个个都转到了黄埔军校,大家照样还是同学。
宋希濂回想起,那时候陈赓就挺有主见的,在黄埔军校的时候,他们俩聊过天。
宋希濂那时候只是滔滔不绝地说着,觉得有了孙中山、廖仲恺这些革命领导人,未来就很有希望。但陈赓却不这么想,他觉得光靠这些领导人,革命很难成功。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个例子,说明革命得让工农大众一起参与进来。只有这样,中国的革命才能最终取得胜利。
那时候,宋希濂不太明白陈赓说的是什么意思,但他心里还是挺佩服这位大哥的。
1924年8月,陈赓叫上宋希濂一起去听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报告。周恩来把话讲得既明白又深刻,一下子就把宋希濂给吸引住了。报告结束后没多久,陈赓就提议让宋希濂加入党组织。
宋希濂是这样回答的:
共产党里有像陈独秀、翟秋白这样的中流砥柱,还有周恩来这样的治国能手,再加上大哥你这样的杰出人物,我宋希濂肯定是举双手赞成!
从宋希濂的话语中不难感觉到,他对革命思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。
陈赓也心平气和地跟他讲:
共产党是老百姓的革命队伍,想入党就得一心跟着革命的目标走,别只是因为喜欢或跟着某个人,这点你可得记住了。
宋希濂虽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道理,但他非常信任这位老兄。
直到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,宋希濂有阵子心里挺郁闷和迷茫的,他不清楚革命的路该怎么走,于是给陈赓写了很多封信。但因为那时候局势太乱,宋希濂一封回信也没收到。
蒋介石对黄埔这批学生真是使劲浑身解数来拉拢,他把宋希濂调到广州石碑,让他当上新编二十一师三团一营的营长,而这个二十一师,就是蒋介石自己的亲信部队。
因为老思想作祟,宋希濂觉得蒋介石很赏识自己,就像古人说的“为懂自己的人赴汤蹈火”。这样一来,他渐渐分不清革命的真谛了,最后干脆离开了党组织,全心全意跟着蒋介石。
【三】
大革命结束后,宋希濂和陈赓就很少再有来往了。
宋希濂对两次见面记得特别清楚。
头一回是在上海。
1933年3月24号,陈赓在上海被抓了起来,还被扔进了监狱里,遭了不少罪。但蒋介石看这个他挺喜欢的学生,心里有点不忍,所以就试着劝了他好几次让他投降。
为了让陈赓回心转意,蒋介石请来了好多陈赓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同学去说服他。
有一次,宋希濂带着好多好酒好菜去看望陈赓,当时陈赓正在牢里。可没想到,他俩一见面,陈赓只顾着吃吃喝喝,一句有关外面的话都不提。宋希濂也没办法,只能在一旁干坐着等。直到陈赓吃饱了喝足了,宋希濂才把蒋介石交代的话告诉了他。
但陈赓压根儿没搭理宋希濂。
宋希濂还发现,跟陈赓聊天时,只要说到有关投降的话题,陈赓就不吭声了,但要是聊起他们在黄埔的那些日子,陈赓就话匣子大开,说个没完。
宋希濂挺没办法的,只能回去汇报情况。他后来才知道,原来不只他一个人去监狱里看望陈赓,还有好多老同学都去过,甚至有的人还帮陈赓洗了袜子呢。
后来提起这事儿,宋希濂也笑着说:
陈赓哪像是来坐牢的呀,他倒是像来享福当大爷的。
尽管如此,他们当年的同学情谊还在。宋希濂和陈赓的关系很特别,因为他们既是同学又是老乡。于是,宋希濂联合了许多黄埔军校的将领,一起给蒋介石上书,求他别杀陈赓。再加上宋庆龄也出面帮忙说话,蒋介石最后就半推半就地放了陈赓。
另一次是在古城西安。
1936年,西安事变突然发生,蒋介石没办法只好答应跟共产党一起抗日。在回南京前,他特别让宋希濂做了西安警备司令,来处理事变后的各种事情。
宋希濂那时候听说周恩来在西安,心里念着师生情分,挺想去见见他。但一想到蒋介石的威严,就不敢有半点轻举妄动。就在这时,陈赓找上门来了。
两个老朋友一碰面,都特别激动。宋希濂趁机说要见见周恩来,陈赓爽快地点头答应了,还跟他说:
我刚到西安没几天,昨天碰巧听到周老师提起你,说你也在这儿,让我代他向你问个好。我这次来,一是作为老同学来看看你,二是也带着周老师的嘱托呢!
在陈赓的安排下,宋希濂带着礼物特意去看望周恩来,两人回忆起以前的师生情谊,聊得很投机。周恩来瞅瞅宋希濂,又转头看看陈赓,很有感触地说:
现在你和陈赓又重新并肩作战了,这真的很有历史意义呢!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,从这一刻起,咱们得团结一心,一起守护国家。现在,日本鬼子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,是时候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了。要不你们再拿出黄埔精神,来一场抗日立功的大比拼吧!
宋希濂心里头也很激动,他紧紧抓着周恩来的手说道:
不光是我和陈赓,在面对侵略者的时候,国共两边都应该实心实意地联手,保护好咱们的国家。上了战场,我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打仗,自己的命都不顾了!
后来,陈赓和宋希濂都上了抗日战场,奋力杀敌,保卫国家,建立了许多伟大的战功。
但是,抗战结束后,他们俩又分别站到了对方的对立面。
1949年12月,宋希濂在大渡河边打了败仗,被我军抓住了。
宋希濂刚被抓的时候,心情非常糟糕。一来是作为打仗的将领,在战场上被抓住觉得很丢脸;二来他心里也害怕,因为1935年是他自己动手处决了瞿秋白。之后,他被关在重庆的中美合作所,就是以前像渣滓洞、白公馆那样的地方。宋希濂觉得自己罪过大,肯定逃不掉惩罚,所以整天唉声叹气。
那时候,宋希濂这些俘虏是由西南军区管的,而陈赓是西南军区的二把手。有一次他去重庆参加会议,还特地绕道去看了宋希濂,并且亲自请他吃了一餐饭。这顿饭对宋希濂来说真是个大大的慰藉,让他的心情很快就平复了下来。
到了1959年12月,宋希濂成了第一批被特别释放的人,这时距离他被抓住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。
就算过了很多年再提起陈赓,他仍然觉得陈赓完全能当他最信赖的大哥。
陈知非之后聊起他老爸时,说起和宋希濂的关系,有这么一句感慨:
他们之间的感情挺像李云龙和楚云飞那样,彼此欣赏,感觉很奇妙。
陈赓一辈子都和黄埔军校有着深厚的感情,无论是黄维、杜聿明这些黄埔校友,还是宋希濂,他对他们的感情都很特别。特别是宋希濂,两人不仅是同学,还是老乡,并且多年来一直相处得很好。
新宝策略-排名前十证券公司-带杠杆的股票-股票配资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开户网D-238弹簧用于氮气弹簧的辅助缓冲
- 下一篇:没有了